规范化腔镜手术(四)——腹腔镜下的缝合

2021-04-01


医加医疗

找医械 上医加


本文来源于医学电子包

无论何种形式的外科手术,开腹途径还是微创方式(腹腔镜、机器人等),分离、切开、缝合、结扎,这些基本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分离、切开由于腹腔镜镜头的放大作用,能量器械的应用,腹腔镜手术其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针对缝合与结扎,腹腔镜手术由于屏幕为二维视野,触觉反馈较差,操作空间相对狭小,器械原因致角度受限等原因,对术者的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往往需要接受规范专门的训练,度过逐步适应的过程,才能达到腹腔镜下熟练缝合的效果。

其实说到腹腔镜缝合、结扎的培训,笔者认为科学的培训方法确实很重要,笔者就参加过强生北京培训中心举办并得到英国皇家外科学院承认的腹腔镜基础培训班,确实受益匪浅。

当然,现在很多三甲医院为了保证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效果,都配备了腹腔镜培训的相应硬件设备,基本可以保证住院医师的腹腔镜下缝合、结扎的训练需求。笔者所在的北京友谊医院外科教研室已经将腹腔镜的培训班设立为外科系统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的必修课,强化住院医师的腹腔镜培训。

那硬件已经越来越不是问题的今天,腹腔镜下缝合、打结能力提高的关键点也许可以概括为态度重视、反复练习、关注细节三个方面内容。

01

态度端正

笔者一直非常重视态度端正问题。说到态度,笔者想起一个亲身经历的小事:一名来自某县级中医院的外科医生在参加我们胆道学习班,参观并尝试了腹腔镜模拟训练后,确实感受到腹腔镜基本训练的重要性,但该医生微信交流的内容让笔者回忆起初学时的感受——“缝合、打结刚有点感觉,回家一不练就生疏了,基本忘了,真正手术时候真着急”。可该医生所在单位的硬件条件尚不能满足腹腔镜下缝合、打结的训练需求,然后,这名医生自己在某宝上买了一个腹腔镜模拟训练器。这里不是给万能的某宝做免费广告,而是真的觉得“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想做好的态度,“做好”就是这种态度的自然而然。

02

反复练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台下十年功”首先要规范,以下就是规范操作的视频。

有了规范的学习榜样,这里忍不住把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练习,练习,练习!缝合、打结一定是一个不断刻意练习的过程,当然,在保证一定训练时间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笔者建议读者如果可以利用手机或其他影像记录设备将自己缝合的过程记录下来,与标准的操作视频次规范视频进行对照,对自己的缝合、结扎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缩短学习曲线。

“台上一分钟”,这里的“一分钟”也许有两个含义:第一,手术中真正用到缝合、结扎的机会可能不多,所以真正手术过程中,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适当创造缝合、结扎的机会,比如笔者对于常规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处理阑尾根部时,有意识的避免使用闭合器、Hem-o-lock,尽量选择八字缝合、荷包缝合的方式,最后结扎。第二,“台上的一分钟”自然是“台下十年功”不断积累,最终厚积薄发的过程,但绝非简单的照搬套用。因为真实手术台上很少会像练习时Trocar位置、缝合角度、镜头与操作器械的布局等条件都十分合适,所以对于不同的手术情况要有应对的缝合方法,灵活多变,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缝合技巧和风格。

关于练习,最后希望和各位读者共勉的是,左右手均能缝合及打结的能力,真正的手术操作过程中,情况复杂,如果能达到左右开工境界,对手术的帮助是巨大的。

03

关注细节

这里笔者抛砖引玉的列举一些需要关注的细节之处,希望能抛砖引玉,更是希望读者能关注术者操作,细心体会,心里多问一句为什么。

A

进出Trocar孔时,针持一般夹持在针尾部5mm~10mm处的缝线,而不是直接夹持针。直接夹持缝合针可能导致缝合针在Trocar内移动时不容易变换角度从而增加阻力,遗落于Trocar内,甚至发生缝合针的崩飞,手术过程中缝合针发生丢失,有相当比例即发生在进出Trocar时。

B

腹腔镜下缝合,理想情况下,腹腔镜镜头的Trocar孔应位于两个操作的Trocar之间,器械与镜头的夹角应在60°~90°,而且镜头一般位于相对偏后的位置。及时不能达到理想状况,至少不要把镜头置于两个操作器械的对面,镜像画面状态的缝合操作均与自然状态相反,很难正确正确操作。

C

注意Trocar孔间的距离不能太近,导致器械之间或器械与镜头间互相影响,难以操作。

D

手术台的高度和位置应该调整到术者最舒适的程度。

E

缝线的长度适宜,根据缝合部位、缝合方式等不同而选择合适的缝线长度,总体而言,不宜过长,一般10cm~15cm。

F

从缝合针进入腹腔开始,到针彻底离开腹腔之间的任何时刻,缝合针都应该在腹腔镜的监视下。缝合过程比较容易引人注意,但缝合之后缝合针在腹腔内的放置同样不能离开视野,以及上文提到的缝合针进出Trocar都需要引起注意。

G

强调单手调针、单手缝合、单手打结的能力,真实手术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辅助手的器械需要显露、止血等情况导致只能利用单手操作处理问题的能力。

H

针持与缝合针之间为90°,这是基本要求,但却不是硬性要求,应该根据缝合部位、角度等不同,具有一定的个体化。调针,可以说是缝合的关键,这里推荐大家阅读湖南省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成伟教授的一篇文章,讲解较为详细,笔者受用良多。点击查看腹腔镜调针心得

I

腹腔镜下打结时,两把操作器械的弧面应该相对。

J

腹腔内打结,合理利用滑结,尤其是在没有助手帮助的时候。

K

缝合结束,有时候利用Hem-o-lock来夹闭固定缝线,从而避免打结操作,尤其是缝合张力较大,担心打结操作影响缝合效果。但应指出Hem-o-lock固定缝线时注意缝线的直径,入径缝线过细,有时Hem-o-lock难以固定,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固定时最好连带将周围结缔组织与Hem-o-lock、缝线一起固定,效果更佳。

笔者有时候会听到住院医师们讨论,“现在已经是‘无缝扎’的微创时代了,缝合、结扎是要被逐渐淘汰的”,“有了倒刺线,腹腔镜下打结已经没有必要了”,其实这话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道理,超声刀、Ligasure、切割闭合器、倒刺线等器械、材料的迅猛发展似乎预示着这样一天,笔者也希望有实现的时刻,只可惜的是,目前还暂时不是。腔镜下的缝合、打结技术仍是腔镜手术的核心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唯有掌握过硬的缝合、打结技术,才能从容应对腹腔镜手术中的意外,并保证腹腔镜手术的质量。“无缝扎”外科是一种趋势,但不应该成为我们目前放松甚至放弃对腹腔镜下缝合、结扎的借口。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公众号ID:mediby
扫码获取更多医疗资讯
    ▼
如果您有采购器械需求,请点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