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医生集团都会死 这不是危言耸听

2019-06-26

90%的医生集团都会死,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宏观角度来讲,中国96%以上的公司生存期都小于5年,这是有统计大数据的,换句话说96%的公司都会死是一句永远正确的废话,所谓的医生集团也在这个范围中。


事实上各个细分领域都在其中,比如说90%的移动医疗企业都会死,这并不用预言,因为它已经实现了,现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只剩下个位数的公司,90%以上的打车企业都会死,剩下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99%以上的团购企业和共享单车都已经死了。


从微观层面来说,医生集团创业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其原因不在外而在内。


1

绝大多数医生集团没有IP运营能力


绝大多数医生集团,除了张强等少数之外,是没有IP运营能力的,几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医生,觉得自己很牛就会出来去做,市场化的一口水呛得他们根本缓不过来。


2

只想两头套利,先天立于不胜之地


很大一部分医生集团,根本就是属于体制内的人,既“想吃着碗里的,又想扒着锅里的”,一天到晚在那里觉得自己的价值被低估,但不担风险,两头都占两头套利,甚至再把公家的利益往自己的小金库揣,美其名曰“医生集团”,其实就是吃里扒外干私活,想换一个马甲而已,这种初心不正的伪医生集团本质上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要么你就真的勇敢出来,要么就老老实实做好本分。倒过来看,我们没有见过任何一家公司是靠这种来回兼职,脚踩8只船就能成功的,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形先天就把自己立于不胜之地,根本无法做成,而且知识分子在一起是很难弄事的,搞上一堆医生合伙人基本上就是乌合之众,在中国要想一件事干不成很简单,就是参与指手画脚的人越多越好。


3

多数医生集团对市场化运营一窍不通


很多人认为民营医疗的大发展的是因为消费升级,国家分诊政策和医保支付等等红利,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那么多民营医院是由莆田系创建的,而不是由名医本身开出来的,这会给大家非常多的启示。从运营到管理,成本控制,市场化运营推广包括品牌建设,哪怕承包一个诊所,很多医生对诊所的选址、运营、合作和活动根本就一窍不通。


4

医生易高估自己,陷入盲区


医生是最容易高估自己的一批群体,因为除了患者以外很多医生在自己的小圈子内,被医药器械企业奉承,被亲戚朋友奉承,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奉承,被患者捧为神,长此以往他对自己有一个不切实际的估计。


我们有非常多的医生包括一些院长,总会说如果我出来会怎么样,如果我出来会如何这类的话,一般我听了这句话心里就有一万只羊驼在奔腾,非常想说“死一边去”,这种不恰当的高估自己会带来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让你所有的合作伙伴和你自己陷入很大的盲区,医生本质上可以归类为手艺人,而通常一个技术工种的人很少能兼技术、管理加资本全能。因此当某一条路行不顺,医生马上就往回缩,想着退回到自己的安全屋里,然后让自己和合作伙伴,员工和投资人“爱咋咋地”,事实上一旦有了退路,企业就根本没有做成的可能,所有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一往直前”去克服困难,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TIM截图20190626171340.jpg


5

医生过度低估资本的威力,缺乏敬畏之心


很多医生会把自己看得高的不得了,一张破纸什么都没出来,人还在那呢,说我先融了5000万,估个五个亿,随便给你10%如同施舍一样,然后我再弄一下,我们如何如何,我这个技术怎么样,我是国家大牛。好多全国的主委出来做公司,包括很多医院的院长自己出来创业又怎么样,基本上都悄无声息,毛都不剩,靠手中那点权力谋点私利根本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没有市场化融资,没有考虑过退出,也没有考虑过资本结构与业务发展,总体来让你觉得是在施舍你,让你投我已经给你好大面子了,这种不败谁来败。


6

严重低估实际运营的成本,特别是获客成本


今年以来,诊所和医院运营的环境愈加恶劣,特别是一批高成本的诊所,有很多的明星项目看起来还在融资,其实已经严重失血,离死亡就一点点了,然后高企的成本依然难解,已经步入“沉船趋势”了。有的只能靠老股东借款,有的是让老的投资机构去忽悠下面的人来接,这些只是延长它的生命周期,并且掩盖自己的错误到后面爆发而已,其实它已经变成僵尸了。


包括很多上市公司这边收医院那边投诊所,比比划划摆造型好几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核心收益,然后现在想去卖掉,折价一半都没人买。


不是所有医院都有价值,不是所有的诊所都能卖掉,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我们很多医生集团的人还没有警醒,特别是很多医生需要补上一门课,不是说只有医学有学术,传播学、运营学、商业到处都是学术,否则不是整天纸上谈兵,就是秀才造反,一万年不成!